| 联系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咨政
>
红色文化研究中心
>
文章详情
革命书生夏征农的泾县情
发布日期:2024-04-15 来源:本地网站 浏览量:0

2008年10月4日,105岁的长寿革命老人、原新四军政治部统战部副部长兼民运部部长、中共上海市委原书记夏征农合上了人生大书的最后一页。夏征农的百年人生路,充满荆棘。无论是戎马生涯还是在文化战线工作,他的经历都堪称传奇。“半是战士半书生,一行政治一行诗”,这是晚年夏征农对自己百年人生的概括。在夏征农遗体告别仪式上,他的子女们将安徽泾县人民送去的一支毛笔、一张宣纸安放在了安详的夏征农老人身边。

夏征农是1941年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的幸存者,他与泾县人民有着很深厚的感情。1981年,夏征农重返泾县与当年救助过他的吴保萼夫人洪爱珍相见时,激动万分,紧紧握手,热泪盈眶。

1941年皖南事变新四军分散突围后,新四军政治部民运部长夏征农与军部女机要员周临冰等一起在茂林的崇山峻岭间左冲右突,辗转反侧,经过一周的昼伏夜行,于1月22日越过鹿角山,来到承流峰下的殷冲涝柳村。正当夏征农与周临冰等商量如何才能突围出去之时,他们遇上了染布匠小冯。小冯为人正直而且有一手祖传的染衣不褪色的好手艺,他是爱国教徒信仰基督,是中华圣公会的会员。之前,经常参加夏征农召开的统战会议,亲切地称夏征农为夏部长。

有了小冯的帮助,夏征农和茂林的中华圣公会陆绍泉会长取得了联系。为了商量营救夏征农的事,陆绍泉会长立即请来了他的好友吴葆萼先生。经过商议,吴保萼提议让夏征农改名换姓,冒充中华圣公会会员,化装成染衣匠,让小冯带去芜湖,其他三位同志通过别的途径想办法突围。随即连夜就给夏征农办好了化名“柳青山”的会员证,第二天一早又汇款到芜湖圣公会给夏征农作远行的路费。

在小冯的帮助下,经过三天的培训,夏征农很快学会了染衣的基本手艺和程序。“感谢你的帮助,感谢陆会长和吴先生!”夏征农紧握着小冯的手。“不用谢,都是为了打鬼子”小冯不以为然地说,“要记住你叫柳青山,是教徒,吃饭时要祷告……”“好好,记住了。”夏征农苦笑着在胸前划着十字说,“真没想到,我这个马克思的学生,现在变成基督教的信徒了。”

夏征农作了精心化装:他头上戴顶黑纱猴头帽,穿着芦鞋、山袜,肩上挑着一副一头是木箱、一头是铁锅的染衣担。他们起早摸黑,走村串户。白天,他们轮番吆喝着:“染衣啰!白染蓝,蓝染黑!祖传秘方,永不褪色!”晚上,他们亮出中华圣公会证件,吃饭,住店,丝毫不露破绽。夏征农跟随着小冯,经过一个多月的手艺人的流浪生活,通过了国民党的一道道封锁线,于3月12日到达交通便利的芜湖。当天,夏征农去铁山芜湖圣公会取到汇款,连夜登上了开往上海的火车。在上海地下党和新四军上海秘密办事处的掩护下,夏征农顺利到达苏北盐城,回到重建后的新四军军部。

每当回忆起皖南、想起泾县时,夏征农总是盈满泪水,他说:泾县茂林一带的人民群众出于对我们党和军队的爱戴拥护,千方百计地掩护我们的同志突围脱险。这些恩情,谁敢忘?谁能忘啊!没有这样好的人民,哪有我们的今天!人民是我们永远都回报不完的大恩人!

作者:汪保萍) 

【来源:《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