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咨政
>
红色文化研究中心
>
文章详情
新四军与宣纸
发布日期:2024-11-13 来源:本地网站 浏览量:0

您知道泾县有哪两大文化品牌名扬海内外吗?

一是“红色品牌”——新四军,二是“白色品牌”——宣纸。

新四军与宣纸又是个什么样的关系呢?

宣纸生产在泾县已逾千年的历史,历代王朝都将它列为“贡品”,到十九世纪初宣纸已远销海内外。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举世瞩目。2006年,宣纸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被联合国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就这上千年的文化瑰宝,如果没有新四军的保护或许几十年前就失传了。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扩大侵华战争,大量国土沦陷,交通阻隔,宣纸销路也因此受到阻碍,生产一落千丈。

1938年8月,新四军军部进驻云岭后,军长叶挺得知宣纸生产的窘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安排民运部深入小岭地区,动员民众组建宣纸生产合作社,组织召集大批流散的造纸工人回乡生产使萧条的宣纸生产开始得到复苏。新四军军部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还拨出一部分资金,扶助宣纸的主要原料檀树的种植,对宣纸生产中另一种原料烧碱,也在茂林镇上办起一个制碱合作社,军部投资额达总经费的80%以上。至1940年秋,泾县全县各宣纸联营生产合作社共生产宣纸四百多吨。为了稳定宣纸生产,新四军采取了优惠包销的措施,即根据宣纸成色定价,全额收购。用收购来的宣纸,印刷新四军政治部出版的报刊书籍《抗敌报》《抗敌》杂志、《抗敌画报》、《共产党人》、《战斗详报》、日文传单,还有毛泽东著作单行本《反对自由主义》、《论持久战》、《论新阶段》等各类革命宣传品,对抗日救国起了很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这不仅挽救了濒临危亡的宣纸工艺,使宣纸免遭灭绝之难,而且解决了造纸工人的生计和新四军抗日宣传用纸的困难。

叶挺军长先后两次亲临小岭视察。第一次是1940年8月,叶军长特意到小岭宣纸生产合作社,指着一刀刀洁白的宣纸说:“宣纸是祖宗留下来的国宝,我们要发扬光大,现在多生产一张宣纸就是为抗日救国多立一份功劳!”第二次是1940年10月,在“泾县保卫战”胜利结束后,叶军长同袁国平、周子昆一道,从县城凯旋回云岭军部时,又来到小岭双岭坑,视察了宣纸联营生产合作社慰问造纸工人,同工人们一一握手。在参观合作社的捞纸车间时叶军长向捞纸工人曹秀峰详细询问了宣纸生产的原料和工艺流程,他抚摸着宣纸,高兴地问:“这就是《抗敌报》用的宣纸吗?”工人们齐声回答:“是的!”临走时,他还亲切地对工人们说:“你们辛苦了啦!以后再来看望你们吧!”工人们非常激动逢人就说:“叶军长关心我们小岭人民,关心宣纸生产,真正可敬可佩,我们一定要生产出好宣纸,满足新四军宣传抗日的需要,报答叶军长和新四军对我们的关怀!”

1939年时任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的陈毅同志也曾到过小岭参观了宣纸古作坊和宣纸合作社,他非常关心宣纸生产工人。1963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来到泾县宣纸厂视察,当了解舂料工人成天听着那无休止的嘈杂的舂碓声,已使不少老工人患有耳聋职业病后,他回到北京立即命人寄来五副防震耳塞,同时要求北京同仁医院的专家研究防聋治聋办法。虽然随着生产的发展,现在耳聋问题早已解决,但在工人们的心里,一直还在怀念感激这位曾是新四军代军长、军长的陈毅同志。这些都表明新四军对宣纸充满感情和热爱,与宣纸生产保护关系密切、息息相关,体现了新四军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切与重视。

七十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在云岭新四军军部陈列馆见到用宣纸印刷的《抗敌报》《抗敌》杂志、《战斗详报》时感到非常亲切,它无言地述说着那一段峥嵘岁月和激荡人心的历史。


(作者:凤美菊) 

【来源:《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故事》】